電影評論的不同進路、三
對呀,杜杜兄(這個兄字還是要有的,証明我是比較年輕,也懂一點禮數。),你是開始有點兒混亂了,打這麼多字是很累的。^^ 我相信經濟學是一門驗證科學(empirical science), 同樣是可以從解釋事物現象本質為出發點的「為什麼」研究。 『所有實證科學(Empirical Science)的主旨, 是要創立一些可能被事實推翻的句子或言論來作推測的。 你說的﹕ 『「為什麼」人有嫖妓的行為?那是個追問人性是什麼的哲學問題,而經濟學的分析只能幫助我們了解嫖妓市場受供求影響的大小,什麼價格,多少人(顧客和性工作者)願意且有能力進入市場等。』 雖然我不明白為什麼你要把「人的嫖妓行為」看成是專屬於哲學的解答範圍,而又否定了經濟學能幫得上忙的地方; 但我相信經濟學是種不只能幫助解釋市場存在的WHY,也能進一步解釋供方與需方行為動機的WHY。 如果我能解釋「許多人有嫖妓的行為」的現象,為什麼我就不能解釋「人有嫖妓的行為」的現象? 那與哲學同樣是基於一些對人性價值觀的假設與研究才能進一步延伸下去的研究,為什麼哲學能、而經濟學就不能呢? 這就要杜杜兄說明一下了。 ※※※※※※※※※※※※※※※※※※※※※※※※※※※※ 你說:『那麼,ADO 你所說的電影評論的本質究是什麼?我再讀兩次,終於明白你「本質」的意思。 你大概是這樣的問自己﹕ 什麼使得電影評論受人接受(或歡迎)而存在? 這當然要有市場,即要有供求 (supply and demand)。 什麼因素使得有「供」? 是觀影者本身有「不吐不快的表白慾、渴望掌聲的表演慾,與汲汲修煉的成長慾」(你的第三點)。 什麼因素使得有「求」? 是未看某電影的觀者希望有某電影好壞的指標作觀影「選擇」的要求。(你的第一點) 是去消解不同群體對某電影的不同解讀而產生對立的「仲裁」要求。(你的第二點) 以上的供求構成了電影評論的存在「價值」(即是否值得存在)。但這樣的分析其實是個「成本與效益」的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而不是追尋「A“所以是”A」的終極本質分析。 』 我必須指出,以上的解讀方式,是有誤導成份的: [1] 我思考的是電影評論的本質,正如你說:『「本」者本源,「質」者最終基礎或依據也。』,而不是你寫的『什麼使得電影評論受人接受(或歡迎)而存在?這當然要有市場,即要有供求 (supply and demand)。』;總不能因為你搞不懂什麼是本質,便索性把人家追尋本質的行為解釋成你認為的任何事物吧? [2] 倘若你寫這一段的用意是用來指出經濟學解釋現象的局限的話,那便不應該使用我在現象[三]所寫:『不吐不快的表白慾、渴望掌聲的表演慾,與汲汲修煉的成長慾』,因為用經濟學來解釋的只有現象[一]與[二],那是因為[一]與[二]在商業上的特性。 [3] 『是否值得存在』是你說的,我可一次也沒有這樣說過;你否定了我的「因果論」,卻為了重創經濟學而重建了「價值論」,甚至忽然又說『不是追尋「A“所以是”A」的終極本質分析。』,我想問你,這是不是你忽然想起的本質定義,還是什麼我不懂的東西?(苦笑) 我標明是用經濟學來說明的現象[一]與[二],其實就正是你在『報章雜誌的專業影評當然有供求的考慮。。。』這句說的一樣,你是重復了我的觀點。至於我在現象[三]說的,與你後來說的『回到電影評論的存在問題。我以為,只要觀影者有寫作慾 (supply)。。。也可以使得電影評論繼續存在。』也是無異,如果你認為經濟學『。。。不是解釋普遍的評論活動的合理性 (justification, validity)。 』,那為什麼你不在我提供的觀點以外指出其他的可能性,而要重復我的觀點? ※※※※※※※※※※※※※※※※※※※※※※※※※※※※ 你說的:『但我以為,有些沒有價值的東西也可以存在,例如盲腸。ADO 能從功能的觀點解釋為什麼盲腸存在嗎?我想你不能,目前是無人能夠。 』 你會這樣問,我覺得很奇怪。按這個問題出現的位置,應該是衝著經濟學來罷。為什麼我覺得很奇怪呢,因為經濟學也有它的局限,它只能解釋極微觀與極宏觀的人類行為,但不能解釋數學、化學、生物、物理、科學規則等等與人類行為無關的個別現象,杜杜兄會這樣問,大概是對經濟學所知不全引致。^^ ADO
|